中國天氣網訊 春生夏長,秋收冬藏,跟著節(jié)氣過日子。今天(4月4日)進入春天的第五個節(jié)氣——清明。此時,風輕雨潤、氣清景明、細雨紛飛、萬物生長。民間有掃墓、踏青、吃青團和放風箏等習俗。中國天氣網特別推出清明風俗圖鑒和清明全國天氣地圖,看看這個節(jié)氣怎么過。
清明這樣過:掃墓祭親人 踏青享春光
清明,既是節(jié)氣,又是節(jié)日,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。這個時節(jié)人們會掃墓祭祖、吃青團等,緬懷逝去的親人,也會趁著草長鶯飛、百花爭艷,外出踏青、放風箏、蕩秋千,盡享春光。
作為節(jié)日的清明,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日,人們會掃墓、祭祖、插柳等,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深切思念和敬意。古時清明時節(jié)風行插柳,所以有“柳戶清明”之說。所謂插柳,是指人們會在清明時節(jié)折柳枝,拿在手中、編成帽子或插在家中,寓意避免疾病。
作為節(jié)氣的清明,正是萬物生長、草木萌動、百花爭艷的仲春時節(jié),也是郊游賞春的大好時光,我國民間也一直有清明踏青的習俗。踏青,也稱“踏春”,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,一般指初春時到郊外散步游玩,腳踏草地,觀賞春色。掃墓祭祖與踏青郊游,這兩大清明禮俗在我國自古傳承,延續(xù)至今。
清明時節(jié)風正盛,放風箏、蕩秋千也是頗受歡迎的風俗活動。風箏又叫“紙鳶”,拿竹篾等物做骨架,再糊上紙或絹,拴上長線即可。也有人會在放風箏時剪斷風箏線,任風箏飛走,寓意除病消災。古時秋千用樹椏枝為架,栓上彩帶做成,后來逐步發(fā)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。蕩秋千可增進健康、培養(yǎng)勇敢精神,深受兒童喜愛。
作為清明最有特色的時令食品,青團流行于江南一帶,因其色調而得名。它是用艾草汁拌進糯米粉里,手工揉勻,再根據喜好包裹進不同的餡料蒸制而成,糯韌綿軟,清香撲鼻。如今,青團已成為人氣網紅美食,除豆沙、蓮蓉、肉松等傳統口味外,創(chuàng)新品種也是層出不窮,甜口的抹茶紅豆、栗蓉芝士餡,咸口的螺螄粉餡、小龍蝦餡、辣條肉松餡等,都以獨特的口感存在于“青團江湖”。青團雖好吃,但不要貪多,糯食不易消化,需注意適量食用。
清明看天氣:北方風沙正盛 南方陰雨綿綿
“梨花風起正清明,游子尋春半出城?!鼻迕髡抵俅号c暮春相交之時,春風十里、草木繁茂。此時,南北天氣大不同,南方常常是“清明時節(jié)雨紛紛”,北方則是“天氣干燥風正盛”。
從中國天氣網推出的清明期間天氣地圖來看,進入清明節(jié)氣,北方多地處在冬春換季節(jié)點,即便入春也夾雜著絲絲寒意,氣溫起伏波動大,外出踏青需注意隨時調整著裝,謹防感冒;有的地方比如新疆南疆盆地、內蒙古大部、西北地區(qū)東北部以及華北西部北部還多風沙天氣,其中一些地方還可能進入一年中風最大的時候,出門可以佩戴口罩、眼鏡、帽子、紗巾等,做好防護。
在南方,此時早已春色滿園,不過雨水經常光顧,長江中下游沿線至江南地區(qū)經常是細雨蒙蒙,與詩人杜牧筆下“清明時節(jié)雨紛紛”的景象十分吻合。而華南大部伴隨前汛期開啟,強降雨、強對流天氣多發(fā),最好根據天氣情況安排祭拜時間,避開強降雨時段,同時雨天能見度較差,道路濕滑,外出還要注意交通安全。
在川西高原中部和南部、云南中北部等地,干燥少雨,火險等級高,有外出計劃的小伙伴們在祭掃、進山游玩、郊游踏青時需注意用火安全。另外,花粉過敏的朋友在這個時節(jié)外出戴好口罩、護目鏡等,做好防護措施。
清明正值最美人間四月天,桃花初綻、楊柳泛青、鳥語花香。讓我們趁著天朗氣清、惠風和暢,賞花賞景、調養(yǎng)心境,追憶故人,迎接萬物新生。(策劃/劉珺 設計/劉紅欣 數據支持/王偉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