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研究顯示,到2050年,農業(yè)發(fā)展讓全世界近90%的陸生脊椎動物物種都可能會失去部分棲息地。
“十四五”時期是否有新的治污科技手段?對此,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部副部長莊國泰22日表示,要推進精準治污、科學治污、依法治污,科技是一個關鍵手段。
《自然-通訊》最新發(fā)表一篇生態(tài)研究論文稱,珊瑚與共生藻類的關系可以幫助白化珊瑚在持續(xù)溫暖的水域中恢復過來。
目前,黑龍江省河湖進入封凍期,候鳥南遷進入最后一批種群——鸛類、鶴類南遷的高峰期,因為今年氣溫比往年高3℃左右,候鳥遷徙比往年晚半個月左右。
與2018年監(jiān)測成果相比,2019年云南省水土流失總面積減少1253平方公里,下降1.21%,水土流失總面積呈下降趨勢。
黃河灘區(qū)變草原,這是河南省加強黃河流域生態(tài)保護修復的系列舉措之一。
近日,國際知名期刊《科學》上的一篇論文指出,如果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不減少,到2050年,遍布各地海岸的紅樹林或將無法承受海平面上升之重。
日前,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研究顯示,最近5年(2012年至2016年)我國氣候格局表現為暖濕特征,空氣質量總體呈轉好態(tài)勢,全國80%以上地區(qū)的植被覆蓋轉好,荒漠化得到有效控制。
太陽作為離地球最近的恒星,是地球氣候系統(tǒng)最基本的能量源,同時也是空間天氣擾動的主要源頭。從長時間尺度看,太陽活動顯然會對地球氣候產生一定影響。但在百年和十年這樣相對較短的時間尺度上,其對氣候的影響,尤其對近一百年來氣候變暖的影響和貢獻如何,卻一直存在爭議。
氣象部門先后在河北南部、山東濰坊、江蘇鹽城、廣東汕尾、山西大同等地提供了風能資源評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