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平西山茶因產(chǎn)于桂平西山而得名。桂平西山濱臨潯江,著名的乳泉流經(jīng)茶園旁,泉潤霧攏,十分適宜茶樹的生長。歷史:它起源于唐代,到明代已聞名兩廣和湘、閩等地。據(jù)《當州府志》記載:“西山茶,色清綠而味芬芳,不減龍井。”相傳,西山寺僧尼由江南引進茶樹種子,使這里出產(chǎn)西山茶。西山茶炒制技藝精湛者仍為西山庵院尼姑。后來由于管理不善,西山茶瀕于滅絕,1949年寬能法師受釋巨贊法師引薦,來到桂平縣西山主持佛教事務,同時與新出家的釋昌慧法師一起,在棋盤石、洗石庵等地開荒種茶,使西山茶獲得新生。
西山茶從茶樹的種植,施肥,采摘的時間,到炒制的溫度等,都十分講究。一般從二月下旬至三月初開始采茶。采茶一直到十一月。西山茶要經(jīng)過攤青、殺青、炒揉、炒條、烘焙、復烘等六道工序制成。攤青即將鮮茶葉薄攤于竹匾上,置放陰涼處。炒條則用“小鍋定型”;烘焙采用置有五層焙篩的焙爐。先制成毛茶,再經(jīng)復烘方成品。葉嫩條細,苗鋒顯露,色質(zhì)青黛而呈光澤,湯液碧綠而清澈透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