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傳漢武帝時宮中有一位宮女 名叫“元宵”,長年幽于宮中,因思念父母終日以淚洗面。大臣東方朔決心幫助她,于是對漢武帝謊稱: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燒長安,要逃過劫難。惟一的辦法是讓“元宵姑娘”在正月十五這天做很多火神愛吃的湯圓,并由全體臣民張燈供奉。武帝奏準(zhǔn),“元宵”姑娘終于見到家人。這便形成了元宵節(jié)。
元宵又叫湯圓 歷史上還有許多別稱“面繭”、“粉果”、“元寶”、“湯餅”、“圓不落角”等等,直至明永樂年間才被正式定名為“元宵”。元宵分有餡、無餡兩種,無餡的個小,味甜,以白糖、桂圓、桂花、藕丁、蜜餞為作料,又稱“珍珠湯圓”。有餡的個大,狀如核桃,北方元宵多為甜餡,有白糖、豆沙、芝麻、山楂等類。南方的則甜咸葷素皆有,尤以寧波湯圓、貴陽吳家湯圓著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