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系網:不容忽視的基礎傳播渠道
大家都知道這一方法,但是人們總會忽視它。借助以手機為代表的現(xiàn)代通信工具,關系網傳播極為迅速。
氣候變化傳播者需要更好地追蹤新聞周期,抓住媒體的宣傳時機,當問題顯現(xiàn)時及時參與進來,爭取在一小時內針對新聞發(fā)聲。如果只是坐等,那么人員更為齊備、財力更為雄厚的化石燃料支持者以及他們雇傭的反對派“水軍”,就會在這時乘虛而入。支持應對氣候變化的城市、公司、非營利組織和學術群體都需要利用身邊的關系網盡快有針對性地發(fā)聲。
集體聲勢:團結帶來影響力
在宣傳方面,形成合力、做出聲勢是一件事半功倍的好事。這一點關系到致力于應對氣候變化的諸多聯(lián)合體和網絡組織。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更好地利用集體的談判能力。想象一下,如果所有相關組織聯(lián)合起來,用同一語言為同一事業(yè)精誠合作,力量該有多么巨大。
全世界在面臨恐怖組織威脅時就彰顯了這種精神。而在面對氣候變化這一更具破壞性的全球問題時,我們也要采取相同的行動。通過協(xié)調溝通,公眾能夠更深刻地了解氣候變化造成的威脅。比如每月采取一次統(tǒng)一行動擴大聲勢,第一個月以可持續(xù)性膳食為主題,第二個月以廢物回收為主題……促使全球聚焦于統(tǒng)一行動,影響力之大可想而知。
重復:傳統(tǒng)但有效
要再三重復、不斷重復。大張旗鼓地宣傳簡潔的口號,似乎看起來有點小兒科,但卻非常有效。氣候變化領域有名目繁多的活動和數(shù)不清的學術名詞,對大多數(shù)人來說會感覺應接不暇。因此,為了避免這種“看不懂”的焦慮,表達問題一定要清楚簡潔,并不斷地重復。人們需要反復地聽到宣傳者強調這些行動,才能有所觸動。
面對面交流:把細節(jié)告知媒體
大眾傳媒、社交媒體固然有效,但人們同樣喜愛豐富的細節(jié)。對于媒體記者來說,他們傾向于在正式宣傳報道之前獲取更多背景信息支撐自己的故事。面對面交流是獲取這種細節(jié)的最好方式。
舉例來說,政府領導人需要和氣候領域的記者面對面交流,回顧城市節(jié)能減排措施的實施情況,坦承哪些策略奏效,哪些措施沒有起作用。有些領導者可能傾向于直到事情大功告成才向公眾發(fā)聲。這會導致許多傳播信息的機會白白喪失。
噱頭:設置懸念引人入勝
氣候變化傳播可以從廣告業(yè)中吸取一些經驗。
一般情況下,我們會一開始就直奔主題,宣傳我們的想法,而沒有先給公眾設置些懸念,吸引他們的注意力。公眾其實樂于擁有這種體驗,所以就先給他們制造些驚喜吧。我們不必總用沉重具體的事實切入主題,用比較諷刺、辛辣的方式來宣傳我們的氣候主張必不可少,這也是公眾樂于看到的。
模仿:跟緊傳播時尚
最終檢驗氣候變化傳播成功與否的標準是,“我們的家人和朋友對此有何看法”。比如在社交軟件上,公眾的偏好是指引宣傳是否奏效的試金石。我們經常會按照一個固有的模式規(guī)劃宣傳工作,但結果往往不能與公眾產生共鳴。通過模仿公眾交流的方式,將氣候變化宣傳的內核放入公眾流行用語體系中,我們的氣候行動會更易懂。
氣候變化傳播方式還有很多。本文總結的這12種方法有助于更好地抓住公眾的注意力。如果每一次氣候行動至少采用6種方法,活動效果將會好很多。當然,最重要的就是現(xiàn)在采取行動。
查天氣
關注“廣西天氣”微信公眾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