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秋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(jié)氣,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(xiàn)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。雖說立秋以后,總的趨勢是逐漸涼爽,但并不意味著氣溫會馬上降下來,人們還會經歷一段高溫潮熱的苦夏。專家表示,此時暑氣還未消退,養(yǎng)生要注意清熱解暑,小心“陰暑”傷身。
貪涼小心中“陰暑”
最近有不少患者因為貪涼而導致渾身乏力、頭暈頭痛、惡心嘔吐、關節(jié)酸痛到醫(yī)院就診?!捌鋵嵥麄兪侵辛岁幨睢!贬t(yī)生說,“以前我們所說的中暑多是因在烈日下勞作或在高溫、通風不良、濕度較高的環(huán)境下長時間勞作所引發(fā)的,然而現(xiàn)在越來越多的人中暑是因為過于避熱貪涼引起的,這種中暑中醫(yī)里稱之為陰暑。”
立秋要防止中陰暑。由于夏季暑熱濕盛,人體的毛孔是張開的,如果突然受涼,毛孔便會驟然關閉,時間長后會引起排汗機能遲鈍從而中暑。立秋前后,天氣依然十分炎熱,許多家庭和公共場所都有空調,而且溫度調得很低,長此以往就會導致風寒濕邪侵襲機體而引發(fā)“陰暑”。另外,立秋時節(jié),遇到臺風降雨,突然降溫,受到陰寒之氣侵襲,也是誘發(fā)中陰暑的原因之一。因此,要預防陰暑的發(fā)生,不可過于貪涼。
立秋飲食以清暑養(yǎng)心為原則
飲食上當延續(xù)暑天飲食,平時可以多吃些薏仁粥、荷葉粥、涼拌苦瓜等消暑健脾的食物。但要注意,經過一個長夏后,人們的身體消耗都很大,特別是一些脾胃虛弱的老年人,在選擇食物時,不宜過于寒涼,少吃西瓜、梨等性味寒涼的食物,多食可能傷及脾胃。
立秋前后,天氣仍然酷熱難擋,暑氣旺盛,最容易傷心,不少人出現(xiàn)了煩躁、失眠、惡心想吐的情況,為此醫(yī)生推薦了幾款藥茶:
如果因為天熱而煩躁失眠,可以適當選擇防暑降溫,同時又清心除煩、養(yǎng)心安神的食品,推薦每天用10克山梔,20~30克百合泡茶,百合潤肺清心,梔子清心除煩,睡眠不好的,在此基礎上加點酸棗仁;
如果光是胃口不好,可以用扁豆大麥泡茶,清暑運脾開胃;但如果表現(xiàn)為每天昏昏沉沉,又沒有到中暑的程度,胃口不好,惡心想吐,這種情況以小孩、老年人居多,建議服用防暑健脾化濕開胃的飲品,如用佩蘭泡茶;
如果是口苦,惡心想吐,不妨試試連蘇飲。
專家提醒,立秋雖至,但目前天氣依然炎熱,空調開啟時間不能過長,不建議整晚開著空調入睡,特別是體質虛弱、易發(fā)病人群尤須注意。立秋是初秋向中秋轉變的階段,季節(jié)轉換,濕氣加重,早晚溫差變大,哮喘、鼻炎等過敏性疾病、風濕關節(jié)病、心腦血管等疾病容易發(fā)作,應當注意天氣變化,盡早預防。
編輯:張莉莉